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确定

  • 2016/7/8 8:59:34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联合发文确定了北京市东城区等50个市(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这意味着国家医养结合在实际操作中迈出重要一步,进程逐渐加快。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同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主任杨爱平在日前召开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能力建设研讨会”上表示,突出了医养结合具体可操作的现实路径和任务措施。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人。今年是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第17个年头,人口老龄化速度进一步加快,老龄化趋势不断显现,老年人口规模持续扩大,如何满足老龄人的照料护理需求,成为中国面临的一项巨大的挑战,而专业化的老年人服务,也成为家庭需要的关键服务。近些年国家多次提出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把医养结合作为提高老年人服务质量,满足老年人照护需求的重要途径。目前中国养老服务进入了持续发展阶段,如何增强家庭照护的服务能力,将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转化为老年人家庭实际性服务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结合多部门的力量进行探索,地方政府也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探索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杨爱平表示,下一步将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做好政策衔接和统一协调,组织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职业化培训,包括医师、护士、康复、理疗技师等卫生专业人员专项培训,完善医养培训教育。

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促进医养结合发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十三五”规划纲要都对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杨爱平表示,医养结合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目前已经形成几种分别以民政、卫生为主的医养结合模式,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甄炳亮在研讨会上如是表示,从民政角度形成三种模式,分别是内设照料模式,还有联合运行模式,支撑辐射模式。从卫生角度来看也形成了三种模式,一个是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模式,二是受委托经营养老机构,这个主要是社区卫生站做得比较好,三是支撑辐射模式。

然而,尽管医养结合目前取得了较大发展,甄炳亮表示,也存在政策法律等不配套、相互矛盾等问题,比如鼓励医养结合,鼓励各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养老机构和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另一方面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等限制其在医院外提供诊疗服务。

为此,甄炳亮提出,要通过医养结合改革,推动养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抓住“窗口期”,推动养老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注重供给侧改革。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要建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行政、部门密切配合、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上下左右协同联动的老龄工作机制,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在这个大领导体制的指导下,协调部门利益,寻求政策合力,开展养老服务。

具体来说,在医养结合发展发面,甄炳亮表示,要理清医养结合工作思路和发展理念。明确“医”和“养”的关系,医养结合实际是医养护康的结合,养是目的,医护康是保障,是养老资源和医护康资源的有机共享和功能互补。养老机构要以生活照料为主,涵盖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等内容,医疗服务是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甄炳亮还提出,提供医养结合的基本前提有,首先要建立民政、卫生、社保、财政等部门互认的以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为目标的身体能力和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二是完善现有老年人长期照护资金保障制度。在失能失智人员中,要根据其身份实施不同补贴政策,如对三无、五保、优抚、低保、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人、高龄空巢老人等对象实行不同补贴标准。三是按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结构比例分区分级建立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政府国土资源和规划、建设等部门应该联合民政、卫生、发改委、财政等部门根据各地失能失智人员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分区分级医养护康相结合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并组织实施。尤其要规划建设社区化、小型化、专业化的长期照护养老设施。四是打通养老、医疗和社保的政策通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尽快研究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如不能马上建立,就要研究明确有医护条件的养老机构进入医保体系的通道,明确医保报销项目内容和审批流程,解决失能失智老年人护理报销问题。五是希望卫生部门明确养老机构设立护理床位、护理站、医务室、门诊部、护理院、康复医院、临终关怀机构等医护设施的条件和申报审批程序。

最新资讯 更多>

320794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

马上
提交

扫一扫微信留言

320794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